索引号 | 640522001/2017-71833 | 文号 | 海政办发〔2017〕208号 | 生成日期 | 2017-11-27 00:00:00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海原县政府办 | 责任部门 | 政府办 |
海政办发〔2017〕208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原县山洪灾害
防御预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甘盐池管委会、海城街道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海原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海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 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5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3.2分工与职责
4 监测、通信、预警及响应
4.1 监测
4.2 预报预警及响应
5 转移安置
5.1转移安置原则
5.2转移安置路线
5.3转移安置方式
5.4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6 抢险救灾
6.1抢险救灾准备
6.2 抢险、救灾
7保障措施
7.1 汛前检查
7.2 宣传教育及演练
7.3纪律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海原县境内大部分山洪沟都穿越引黄灌区,直接汇入黄河,山洪灾害频繁,灾害引起的损失惨重。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2.1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2.2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避、抢、救相结合;
1.2.3坚持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 编制依据。
1.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国家法律、法规;
1.3.2依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 666—2014)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3依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宁夏 2013 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海原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分析评价专题报告》等文件。
1.4 适用范围。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适用于海原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御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2.1自然地理及气象水文概况。
2.1.1 地理位置。海原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处东经105°9’—106°10’,北纬36°46’—37°4’之间,西与甘肃的会宁、靖远两县毗邻,北和中卫市接壤,南同西吉、固原相连,东濒清水河和同心相望,隶属中卫市管辖。位于境内中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本土总面积的51%。主要包括甘城、高崖、李旺、七营、三河及关桥、海城、史店、贾塘、郑旗、九彩、西安等乡镇的一部分,总面积528.27万亩。土石山区主要指南华山、西华山、黄家洼山、月亮山北坡、庙山等山体,主要包括李俊、红羊、关庄、树台、曹洼、史店、海城、西安、甘城、高崖、李旺、七营、三河、关桥等乡镇的一部分地区,面积446.9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43.3%。河谷川台区位于本县东北部,包括西安、高崖、李旺七营、三河等乡镇的川区,总面积56.3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5%。
2.1.2 水系分布。海原县境内有清水河水系,祖历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清水河水系包括西河流域(园河、麻春河、贺堡河、杨坊河、马营河、沙沟河)、中河流域(杨明河)、苋麻河流域(撒台河、郑旗河、中坪河)及清水河中上游李旺段河岸短沟;祖历河水系集中在县境内西南的关庄乡,有大路沟、大西沟、小西沟、胡儿岔沟及宋家庄沟等5条;内陆河水系分布在西华山西坡的盐池地区。
2.1.3 气象水文。海原县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向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区过渡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光能丰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全年日照2710小时,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20-140天,防治区年平均降雨量370mm,防治区历史最大降雨强度6小时160mm,降水量地区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降雨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均占全年70%,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山洪灾害频繁。加之地形因素,易形成暴雨灾害,暴雨洪水还易引发山区泥石流灾害。
2.1.4水利工程情况。全县共建成各类库坝94座,其中水库48座,水保骨干坝31座,塘(堰)坝13座,水源工程2座,总库容4.75亿m³,现有效库容1.17亿m³。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998km2,中小型淤地坝27座,谷坊10323座,涝池225座。48座水库中,其中有21座建在西河上,11座建在苋麻河上,4座建在清水河上,为主要河道防洪减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分。全县行政区划分为1个管委会、17个乡镇、1个街道,总面积4989平方千米。2016年,全县户籍总人口45.66万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2.61万人,其中回族32.5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2%。常住总人口40.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万人,城镇化率23.94%。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7.81‰,死亡率为4.08‰,自然增长率为13.73‰。
2.2.2社会经济情况。海原县为一年一熟农作区,复种指数为零。据县统计局资料显示,2016年粮食总产量20.42万吨,其中小麦1.79万吨,油料产量2.57万吨,水果蔬菜产量8.51万吨。区域内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48.93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1.57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16.72亿元,同比增长6.5%。
2.3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2.3.1 灾害损失。根据山洪灾害统计调查,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9年,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而且带来的损失愈日俱增,全县境内历年发生山洪次数为165次,不但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而且侵蚀耕地,淤埋庄稼,冲毁水利、交通、电力等设施,严重危及经济发展,近五十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16人。2005年-2009年,5年内,海原县山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8亿元,造成死亡人数6人。
2.3.2 山洪灾害特点。海原县境内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人为自然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不同使县域山洪灾害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季节性强。县域区降水全年主要降雨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的61%,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由降水引发的山洪灾害(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也呈现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
(2)来势凶猛,成灾快。由于县域山大沟深,地形较陡,植被差,调蓄能力小,产流后即泻,汇流快,造峰历时短,洪水陡涨陡落,过程较短,但形成的洪峰大,每遇暴雨,洪水蜂拥而至,往往几个小时即可成灾受损。
(3)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常常是瞬间成灾,猝不及防。山洪常造成人死畜亡,交通中断,耕地受淹,民房倒塌,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等灾情。
(4)恢复难度大。海原县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山洪灾害往往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群众几十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许多毁坏的农田等基础设施几年甚至几十年难以恢复,使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又返回到贫困线以下。
(5)具有地域特性。全县基本可分为西南部土石山区、北部、中南部、东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由降水引发的山洪灾害(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类型与地貌地质有直接关系。其中西河流域及苦水河流域地貌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溪河洪水灾害易发地带;中河流域内地貌为黄土丘陵沟壑,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较为严重;清水河流域内大部分为土石山区,是溪河洪水灾害频发地带;祖厉河发流域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为洪水、滑坡灾害易发地带。
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海原县是全区山洪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之一,全县因季节性暴雨集中造成的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山洪灾害给我县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多年来,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仍有麻痹心理,防范措施不到位,一旦灾害发生,措手不及,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测站网严重不足、设施老化。目前,海原县流域内截止目前共建设了63个简易雨量站、32个简易水位站、88个自动监测站、128个无线预警广播站。报汛站建设标准低、监测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山洪灾害防治的需要。
(2)信息采集、传输手段落后。海原县雨水情信息采集主要以人工为主,通过电话语音报汛方式传递汛情和洪水调度指令。大量工作需要手工完成,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较低,其信息量、时效性都不能满足预报、预警、调度决策的需要。
(3)未建成海原县雨水情信息监测、汇集、预警平台。目前的雨水情信息主要通过宁夏水情中心反馈,山洪灾害信息主要通过人工收集、分析、制表,信息的汇集不及时,反馈和响应速度低,没有一整套完整的防汛指挥综合软件和统一的信息网络应用服务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4)乡村通信和预警设备不完善。部分村镇广播、高音喇叭、锣鼓等预警设备几乎没有,乡村信息传递不及时,没有应急措施,严重影响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2.4.2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全县各乡镇(管委会、街道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隐患,危害程度严重,分布范围广,山洪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多年来,由于治理资金有限,大多山洪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且治理工程多是护坡工程,没有控制性工程,未能实现防御洪水到利用洪水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地质灾害较为普遍,且海原县沟道淤塞严重,沟床抬高,堤防矮小单薄,防洪能力弱,存在大量影响安全度汛的隐患。防洪工程有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15座,小(二)型21座,水保骨干坝31座,塘坝9座,水源工程2座。但防洪工程标准低,隐患多。难以抗御较大洪水的袭击。要对县内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进行全面治理,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必须推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选择重点——次重点——一般山洪灾害点,分期、分批治理,逐步改善海原县自然环境。
2.5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2.5.1危险区选择原则。根据《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和区防办统一要求:
(1)由于山洪灾害的危害性极大,危险区的划定至关重要。 选择危险区时要参考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居住)等(危险区宜划分的范围小些,对控制对象意义重大)。危险区的划分应划分到行政村(组),统计清楚危险点的具体住户、房屋、面积等,同时要调查清楚危险区居民点所在的河流(沟道)具体情况,使危险区调查细化。
(2)对人口聚集的地方重点普查,并标明危险区涉及到的学校、医院、工矿企业、县乡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公路、在建工程)的数量名称等。
(3)对特殊危险区重点调查:没有系列资料的沟道应考察最高洪水位下的淹没区;经洪地区的土坯房子;小河入大河的河沟位置;下雨时受大河顶托易发洪水及河道弯道处(易崩塌);沟道中的小塘坝、小水库。
(4)山洪灾害危险区的普查划定要结合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普查,并标明受滑坡威胁区域和受泥石流威胁区域。
2.5.2危险区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危险点威胁的连片危险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2.5.2.1.危险区的划定须遵照相关公共设施和相关建筑的《国家标准》来划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 12-1999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2.5.2.2依据中小河流设计暴雨洪水进行划分。人口聚集的受灾害影响村组按五年一遇设计洪水进行区划,受灾害影响的城镇根据具体情况可按十年一遇或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划分。
2.5.2.3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
2.5.2.4根据2016年3月《海原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分析评价专题报告》。
2.5.2.5根据2016年11月《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现场采集终端》数据。
2.5.3安全区划分原则。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拆离的避灾场所,是危险区以外的安全区域。安全区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应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2.6危险区的划定。
2.6.1危险区按行政区划划分。危险区划定时坚持做到不留死角,逐条山洪沟走访的方式,对受洪水威胁的住户进行了登记造册,做到一户不漏。在界定危险区时,走访了乡村年长者、亲眼目睹者、参与抢险的人员,力争做到准确、真实。特别对行洪的山谷口、河道行洪区的集中居住区、学校、厂矿、乡镇街道都纳入了预警防治之列。对病险水库下游受洪水威胁的住户亦进行了普查。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进行划定,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
海原县是全区山洪灾害的多发区域也是重点防治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沟道较为复杂。在内业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危险区的调查,按照流域以自然村为单元进行,主要工作有:划定危险区,危险区内的社会经济调查,转移线路的选择及临时安置点(避险点)选择。海原县受山洪灾害危险区域按小流域划分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区刘家庄沟流域:危险区涉及李俊乡1个行政村:联合村,涉及4个自然村:包堡、双沟、海子、冯沟滩。
第二区山岔沟流域:危险区涉及关庄乡1个行政村:高台村,涉及1个自然村:胡儿岔。
第三区阴洼沟流域:危险区涉及树台乡1个行政村:韩庄村,涉及1个自然村:韩庄。
第四区下小河流域:危险区涉及西安乡2个行政村:小河村、胡湾村;小河村危险区涉及上小河、一队、二队、三队4个自然村;胡湾村危险区涉及胡湾、潘湾2个自然村。
第五区小种田沟流域:危险区涉及树台乡1个行政村:树台村,危险点有2个自然村:树台、条子沟。
第六区条子沟流域:危险区涉及树台乡1个行政村:树台村,主要危险点为条子沟。
第七区东家沟流域:危险区涉及红羊乡1个行政村:杨明村,主要危险点为:一队、二队;
第八区拐沟流域:危险区涉及红羊乡1个行政村:红羊村,涉及1个自然村:下红羊。
第九区马场沟流域:危险区涉及红羊乡1个行政村:安堡村,涉及1个自然村:马场。
第十区杨明河流域:危险区涉及李俊乡1个行政村:红星村涉及2个自然村:二百户、三百户。
第十一区苋麻沟流域:危险区涉及三河镇1个行政村:苋麻村,涉及3个自然村:三队、四队、五队。
第十二区羊圈沟流域:危险区涉及三河镇1个行政村:苋麻村,涉及1个自然村:苋麻移民点。
第十三区麻春河流域:危险区涉及关桥乡2个行政村:罗山村、麻春村,罗山村危险点:东坡、舒湾、陶堡共3个自然村;麻春村危险点:董堡1个自然村。
第十四区后河流域:危险区涉及关桥乡1个行政村:关桥村,危险点共涉共4个自然村:四队、五队、八队、十队。
第十五区马营河流域:危险区涉及贾塘乡马营、双河、堡台3个行政村,史店乡田拐1个行政村;马营村危险点:上堡、黄湾、张嘴、秦湾、九殿湾、郑湾6个自然村;双河村危险点:肖湾、泉河、深沟湾、南台、西湾、南湾、老虎台、中湾、北湾、西套共10个自然村;堡台村危险点:前湾、杨湾、张湾、陈湾、堡台、小湾、北坪共7个自然村;田拐村危险点:双涝子、沙河、田河、田拐、田堡、李沟、阳洼共7个自然村。
第十六区园河流域:危险区涉及西安镇2个行政村:园河村、西安村;园河村危险点:园河上,园河下2个自然村;西安村危险点:北坝1个自然村。
第十七区大南沟流域:危险区涉及树台乡1个行政村:大嘴村,涉及一个自然村:大嘴。
据调查统计,海原县受山洪灾害有严重影响的居民总人数6219人,总户数1246户,涉及9个乡镇,20行政村,共计66个自然村。
3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3.1职责机构。
根据《宁夏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宁汛办发[2014]86号)精神,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建立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组织机构。
3.1.1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海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武部副部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水务局局长为副指挥。指挥部内设办公室和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个工作组之间的关系,执行本级和上级防汛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监测组
组 长:县水务局局长
副组长:县国环局局长
县气象局局长
预警员:水务局人员
监测员:水务局人员
工作人员:水务局、国环局、气象局工作人员
信息组
组 长:县水务局局长
副组长:县气象局局长
县国环局局长
工作人员:气象局、电信局、水务局工作人员,文广局记者2名。
转移组
组 长:县公安局政委
副组长:县水务局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工作人员:武警中队战士,水务局人员,公安局民警
调度组
组 长:县水务局局长
副组长:县人武部参谋
县公安局政委
县交通局局长
工作人员:政府办、水务局、发改局工作人员
保障组
组 长:县民政局局长
成 员:县财政局局长
县国环局局长
县住建局局长
县卫计局局长
供电公司经理
电信公司经理
工作人员:民政局、卫计局局、县医院工作人员。
应急抢险队
队 长:县水务局局长
副队长:县交通局局长
供电公司经理
电信公司经理
工作人员:水务局、交通局工作人员
3.1.2乡(镇)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各乡镇(管委会、街道办)设立相应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行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副指挥为分管负责人,成员由水利、国土、民政、农业、林业、计生、派出所等站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村主任组成。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每组2-4人组成,人员从乡(镇)各站(所)抽调。应急抢险队从乡(镇)和各个村组基干民兵中抽调,总人数为30-50人。乡镇、管委会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在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及时上报信息,应急处理和紧急情况下人员、财产转移。
3.1.3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各行政村要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2-4人的监测预警员,并报送乡镇和县指挥机构备案。负责协助县、乡镇两级指挥部开展山洪灾害预防工作。
3.2 分工与职责。
3.2.1分工。
(1)指挥部。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水务局局长(兼),副主任防办副主任(兼),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关系,执行本级和上级防汛指挥部的调度指令。
(2)成员单位。
人武部: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和物资。
发改局:指导防灾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筹措防御山洪灾害工程建设资金及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所需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
政府办:负责执行县防办发布的重大防汛、救灾等决策和指令,并责成有关单位履行职责,监督协调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财政局:筹措防御山洪灾害资金,会同水务局对区防办提出的防灾经费及分配方案进行协商确定,负责灾后工程修复及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疫病防治资金的筹集、管理和检查落实。
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日常防洪工作,管理全区各类防洪工程,负责组织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水毁工程的修复,负责河道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全区各类度汛工程的汛期调度和安全度汛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公安局:负责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抢险救灾物资以及破坏防洪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灾救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群众从危险区域撤离和转移,积极做好防灾期间的治安保卫工作。
交通运输局和住建局:做好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和在建公路桥梁的安全度汛工作,紧急情况下责成建设单位拆除阻碍行洪设施,及时抢修水毁公路桥梁,负责抢险救灾车辆的及时调配与通行,保障运输畅通。
民政局:组织协调全区防汛救灾工作,组织灾情核查,及时向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负责协调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监督、管理、分配中央和自治区及社会各界救助受灾群众的款物,并积极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卫计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负责组织卫生部门和医院医护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电信公司:负责公共通信设施的安全及设施的维护,做好防洪通信保障工作,优先传递防洪通讯信息,保障防洪抢险救灾信息畅通,并根据灾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帮助抢修恢复灾区的通信设施和信息联络。
供电公司:负责防洪抢险、排涝、救灾的电力供应保障工作,随时抢修防洪供电设施,帮助恢复灾区供电线路及配电设施、
气象局:负责诱发山洪灾害的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提前做好强降雨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山洪灾害的防御提供气象预报信息,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滚动预报和分析。
国环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治理,全面掌握地区灾害的分布情况,确定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危险区域,分析标明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及影响范围,在山洪地质灾害危险点上设置明显标志,把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村、组及农户,全面掌握山洪易发区群众居住分布情况。
农牧局: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业因洪涝受灾信息,并依据灾情提出农牧业减灾对策,指导农牧业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应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责救灾化肥、籽种、饲料、柴油等专项物资和动物防疫物资的申报、储备、分配、调剂和管理工作。
文广局:负责组织开展防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准确的报道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审定的汛情、灾情和个乡镇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指挥部办公室:承办海原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执行、传达区防灾指挥部的决定和调度命令。指导乡村制定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检查、督促乡村防灾指挥部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收集、掌握灾情发展动态,核查统计灾情损失,及时向区防灾指挥部报告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贯彻落实上级防办的指示精神并分析、总结全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及减灾效益。
3.2.2机构职责。当发生流域性或超标准洪水时,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进入紧急状态,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5个工作小组组长单位确定一名领导到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各部门职责是:
3.2.2.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县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
(2)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3)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及时发布各项工作指令,及时指挥和处理突发事件。
(4)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5)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或分管部门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3.2.2.2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令、命令,统一指挥本区域内的山洪防御工作。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部署年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御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各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灾害防御工作。
(3)遇大暴雨,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山洪灾害抢险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4)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并落实本区域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宣传培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相关山洪灾害知识。
3.2.2.3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
(1)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各工作组之间相互协调,各种指示、指令的上传下达,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
(2)掌握雨情、水情和气象形势,及时了解全县暴雨强度、洪水流量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制定和组织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4)负责统计掌握洪涝灾害情况。
(5)督促山洪灾害防御安全建设,及时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教育等工作。
3.2.2.4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主要负责监测降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和泥石流、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做好监测记录和报告。
信息组:主要负责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的组织工作。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维持灾区社会治安稳定,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建房屋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听从海原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人员转移和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由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指定专人担任,负责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监测、通信、预警及响应
4.1监测。
4.1.1监测系统的设立。
(1)简易(人工)监测雨量站。共有山洪灾害防治中已建的山洪灾害防洪简易雨量报警器,站点位置45处。
(2)自动监测站。现有自动监测站87个,已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并通过GSM/GPRS自动传输。当发生大暴雨时,实时信息将由自动监测系统传输至海原县防汛预警平台。
(3)人工监测水位站。在洪水灾害多发,人口密集的主要河沟道上游设立13处人工监测水位站。如发生异常水情,可利用语音报汛或通过手机告知海原县指挥中心。
(4)无线预警广播。全县共计有128个无线预警广播站。
4.1.2监测内容。海原县监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站类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和视频监测站和气象站。雨量站监测雨量信息,水位站监测雨量和水位信息,视频监测站主要监控黄河洪水及贺兰山主要山洪沟和拦洪库、滞洪区、排洪沟实时情况,气象站监测雨量、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为暴雨、强降水等中尺度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多要素、可进入模式运算的气象资料。
4.1.3监测要求。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站实行一点双发的传输方式,同时发送雨水情信息到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和市级水情分中心,自治区、市、县通过水利骨干网实现信息同步共享。
视频采集信息直接传输到县级平台,再通过水利骨干网实现自治区、市、县信息同步共享。
气象站通过一点多发功能,同时向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及海原县水务局发送监测信息。
简易监测站监测人员应及时将预警雨水情信息通知当地的防汛指挥人员或预警人员,以实现及时应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报告县、乡(镇)防汛负责人及值班人员。
4.1.4监测系统通信方式。通过对海原县通信资源进行调查,公网(GSM/GPRS)已全部覆盖,利用GSM/GPRS、CDMA的运行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因此本次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点信息传输采用GSM/GPRS或CDMA通信方式,人工监测站点信息传输采用电话语音传输。视频监测站采用CDMA3G信道或卫星进行传输。
4.2预报预警及响应。
4.2.1预报内容。预报内容包括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等。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务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4.2.2预警。
4.2.2.1预警指标确定。根据海原县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雨量站预警指标分为:警戒雨量(准备转移)、危险雨量(立即转移);水位站分为:警戒水位(准备转移)、危险水位(立即转移)。
(1)临界雨量。根据宁夏山洪灾害多发区域代表站暴雨极值表,参照海原县历史山洪灾害成灾暴雨量级、地质条件和历史洪灾调查成果综合分析,以及2016年水文局调查评价分析报告确定成灾暴雨指标。
(2)临界水位。水位预警指标分为水库水位预警指标和河道水位预警指标。
水库水位预警指标:当水库溢洪,库区上游持续降雨,水位继续上涨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等手段向外发布汛情公告或紧急通知,准备转移可能被淹没范围内的人员和财产。当库水位达到设计水位,库区上游仍有强降雨,或出现重大险情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可能被淹没范围内的人员,发布紧急通知,组织下游群众立即转移。
河道水位预警指标:山洪灾害危险区小流域内,缺乏实测历史水位资料,目前水位预警指标难以确定。为此在小流域选定下游有重要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且人口相对密集的水位预报节点,进行历史洪水位调查,依据各调查点的山洪灾害成灾情况,确定历史成灾水位为立即转移指标;结合当地水利工程在历史成灾水位上适当降低,作为准备转移指标。
4.2.2.2预警等级划分。
山洪灾害预警等级按低、中、高分为四级(Ⅳ、Ⅲ、Ⅱ、Ⅰ):
(1)Ⅳ级预警(蓝色):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Ⅲ级预警(黄色):当预报有暴雨天气时,即为Ⅲ级(黄色)预警。
(3)Ⅱ级预警(橙色):当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即为Ⅱ级(橙色)预警。
(4)Ⅰ级预警(红色):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发生征兆时,或有水库、尾矿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和溃坝征兆时,即为Ⅰ级(红色)预警。
4.2.2.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降雨量达到相应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2)当水位达到相应等级值,且仍在上涨,应发布预警信息。若可能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4.2.2.4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
(1)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县→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预警程序如图所示: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2)如遇紧急情况(水库、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灵活的预警方式进行预警,预警程序如图所示: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4.2.3预警、预报方式。
预警方式:(1)电话、传真、手机短信预警;(2)广播电视预警;(3)口头通知。
警报方式:(1)无线语音广播报警;(2)手摇报警器;(3)铜锣报警;(4)口头通知。
4.2.4预警启动及响应。
4.2.4.1四级(蓝色)预警及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县防指发布蓝色预警,电话通知乡镇做好防汛工作,各小组及时上岗。
4.2.4.2三级(黄色)预警及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1)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向有关发出三级(黄色)预警;
(2)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天气预报,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3)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4.2.4.3二级(橙色)预警及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向有关发出二级(橙色)预警。
(2)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二级(橙色)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3)通过手机短信向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主要领导、县防办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4)有关乡村在接到县防办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无线语音广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醒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4.2.4.3一级(红色)预警及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向有关发出一级(红色)预警,要求有关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2)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山洪灾害一级(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危险区人员马上转移,有关群众严加防范山洪灾害。
(3)手机短信报警通知到县主要领导、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主要领导、山洪灾害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各行政村负责人,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
5 转移安置
当山洪暴发时,按照行政村进行转移。
5.1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5.2转移安置路线。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
5.3转移安置方式。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搭篷地点应选择在安全区内。及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妥善解决被安置人员的饮食起居。
5.4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组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坡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6 抢险救灾
6.1抢险资金准备。
6.1.1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抢险救灾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指挥。紧急救援人员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其他自愿人员以及抗洪抢险突击队员组成。公安、民政、交通、卫生、水利等有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视灾害严重情况组织前线救灾抢险工作组,现场协调指挥,安排各类抢险救灾装备、车辆和医护人员前往灾区实施救助。若遇特大山洪灾害,由指挥部联络地方部队和武警官兵参加抢险救灾。
6.1.2抢险救灾准备。抢险救灾准备包括装备、资金、物资准备等。
装备:救助装备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联合当地驻军、武警部队等单位共同准备。
资金:县、乡镇政府应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抢险物资由水利、交通、通讯、物资、商业、供销、石油、卫生、电力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救助物资由民政部门储备和筹集。上述救灾物资必须在汛前储备到位。
6.2 抢险、救灾。
6.2.1一旦发生险情,险情所在地的群众要通过电话或安排专人到村委会或政府上报险情,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接到险情报告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要迅速组织乡、村两级应急抢险队员奔赴灾区,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和物资等。
6.2.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对可能造成的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涉及范围内的村庄、厂矿、学校等,要及时进行转移并对该区域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对监测情况及时上报,使上级指挥部门掌握情况,科学制定对策。
6.2.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各村一旦有哪个部位出现灾情,首先要组织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营救,并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防御预案中的安全地带。对受伤人员要组织医疗单位给予及时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2.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有人员伤亡的山洪灾害,要组织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受伤人员,病情较轻的,在村室卫生所或卫生院接受治疗,伤势较重的,应安排到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县级卫生部门进行救助。对有人员伤亡的,主要领导要协调所在地村委会,及时做好亡者家属的善后工作。
6.2.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在抢险救灾中实行紧急转移的人员,要做好临时安置工作。对于居住比较偏僻,人口较少的地区,应把紧急转移人员安置在安全地区;对于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应把紧急转移人员安置在亲朋好友或村委会所在地进行临时安置,并及时发放粮食、衣物等必需品,做好转移人员的思想工作,确保稳定。灾情发生后,县、乡卫生防疫部门应迅速成立卫生防疫小组深入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到认真细致,不留死角,确保疫情不蔓延。
6.2.6灾后重建工作。灾情发生后,所在地的乡、村两级要及时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针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登记造册,有侧重的进行重建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优势,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对灾后重建工作行动不力的,县委、县政府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抢险救灾实行县、乡(镇)两级行政首长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抢险救灾队伍、医疗救护队伍和灾民救助队伍,确保抢险救灾工作实施到位。
7 保障措施
7.1汛前检查。汛前,县、乡镇(管委会、街道办)要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尾矿库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限期整改,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7.2宣传教育及演练。
7.2.1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宣传车、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制作有关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VCD,科普读物和宣传单,在中小学、企业以及危险区内的行政村进行宣传,各单位负责人平时积极做好防灾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宣传。张贴标语、创建宣传栏,介绍防灾、避灾知识等。
7.2.2在交通要道口及危险区设立警示牌。
7.2.3组织对乡村责任人、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技能。
7.2.4为危险区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对危险区可能出现的险情、范围、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进行详细说明,并组织群众进行演练。
7.3纪律。
7.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行政领导要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7.3.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7.3.3水、雨情报告要及时,有险要速报,会商要及时,指挥要果断。
7.3.4暴雨天气,各级防汛办和主要领导及包村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7.3.5严格执行病险水库、塘堰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7.3.6各级防汛办及监测、信息组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确保各种信息畅通。
附件:1.海原县雨量预警指标汇总表
2.海原县企事业单位统计表
3.海原县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4.海原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5.海原县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6.海原县监测站基本情况表
7.海原县水系图
附件1
海原县雨量预警指标汇总表
序号 | 行政区划名称 | 雨量预警指标 | ||
时段 | 预警指标 | |||
准备转移 | 立即转移 | |||
1 | 双涝子 | 0.5h | 35.5 | 39.5 |
1h | 46.9 | 52.1 | ||
3h | 61.7 | 68.5 | ||
6h | 73.4 | 81.5 | ||
2 | 田河 | 0.5h | 7.2 | 8.0 |
1h | 9.5 | 10.5 | ||
3h | 12.4 | 13.8 | ||
6h | 14.8 | 16.4 | ||
3 | 关桥八队 | 0.5h | 23.1 | 25.7 |
1h | 30.5 | 33.9 | ||
3h | 40.2 | 44.6 | ||
6h | 47.8 | 53.1 | ||
4 | 双沟 | 0.5h | 30.5 | 33.9 |
1h | 40.3 | 44.7 | ||
3h | 53.0 | 58.9 | ||
6h | 63.0 | 70.0 | ||
5 | 杨明二队 | 0.5h | 30.5 | 33.9 |
1h | 40.3 | 44.7 | ||
3h | 53.0 | 58.9 | ||
6h | 63.0 | 70.0 | ||
6 | 马场 | 0.5h | 43.6 | 48.4 |
1h | 57.5 | 63.9 | ||
3h | 75.6 | 84.0 | ||
6h | 89.9 | 99.0 | ||
7 | 陶堡 | 0.5h | 36.0 | 40.0 |
1h | 47.5 | 52.8 | ||
3h | 62.5 | 69.5 | ||
6h | 74.3 | 82.6 | ||
8 | 郑湾 | 0.5h | 41.5 | 46.1 |
1h | 54.8 | 60.9 | ||
3h | 72.1 | 80.1 | ||
6h | 85.8 | 95.3 | ||
9 | 李沟 | 0.5h | 47.0 | 52.3 |
1h | 62.1 | 69.0 | ||
3h | 81.7 | 90.7 | ||
6h | 97.1 | 107.9 | ||
10 | 苋麻三队 | 0.5h | 44.6 | 49.6 |
1h | 58.9 | 65.4 | ||
3h | 77.5 | 86.1 | ||
6h | 92.2 | 102.4 | ||
11 | 苋麻四队 | 0.5h | 44.6 | 49.6 |
1h | 58.9 | 65.4 | ||
3h | 77.5 | 86.1 | ||
6h | 92.2 | 102.4 | ||
12 | 苋麻五队 | 0.5h | 44.6 | 49.6 |
1h | 58.9 | 65.4 | ||
3h | 77.5 | 86.1 | ||
6h | 92.2 | 102.4 |
企事业单位统计表
序号 | 行政区名称 | 单位名称 | 单位类别 | 地址 | 在岗人数(人) |
1 | 小河村 | 小河砖厂 | 企业 | 西安镇小河村 | 32 |
2 | 胡湾村胡湾 | 胡湾小学 | 事业单位 | 西安镇胡湾村胡湾 | 11 |
3 | 胡湾村陈家湾 | 陈湾沙场 | 企业 | 西安镇胡湾村陈家湾 | 10 |
4 | 园河村园河上 | 园河小学 | 事业单位 | 西安镇园河村园河上 | 11 |
5 | 西安村北坝 | 北坝第一机砖厂 | 企业 | 西安镇西安村北坝 | 50 |
6 | 唐堡村一队 | 唐堡小学 | 事业单位 | 三河镇唐堡村一队 | 50 |
7 | 唐堡村一队 | 三河水利站 | 事业单位 | 三河镇唐堡村一队 | 10 |
8 | 田拐村沙河 | 沙河小学 | 事业单位 | 史店乡田拐村沙河 | 112 |
9 | 田拐村田拐 | 田拐小学 | 事业单位 | 史店乡田拐村田拐 | 76 |
10 | 罗山村舒湾 | 舒湾小学 | 事业单位 | 关桥乡罗山村舒湾 | 213 |
11 | 关桥村 | 关桥公路站 | 事业单位 | 关桥乡关桥村 | 10 |
12 | 南山村上地湾 | 南山小学 | 事业单位 | 郑旗乡南山村上地湾 | 37 |
13 | 后塘村后塘四队 | 后塘小学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后塘村后塘四队 | 138 |
14 | 马营村上堡 | 黄湾小学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马营村上堡 | 56 |
15 | 马营村郑湾 | 兴旺机砖厂 | 企业 | 贾塘乡马营村郑湾 | 15 |
16 | 马营村郑湾 | 马营机砖厂 | 企业 | 贾塘乡马营村郑湾 | 40 |
17 | 双河村肖家湾 | 肖湾教学点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肖家湾 | 14 |
18 | 双河村南台 | 双河电网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南台 | 10 |
19 | 双河村南台 | 双河公路站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南台 | 10 |
20 | 双河村南台 | 双河卫生院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南台 | 11 |
21 | 双河村南台 | 双河学校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南台 | 390 |
22 | 双河村老虎台 | 老虎台小学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双河村老虎台 | 40 |
23 | 堡台村堡台 | 堡台小学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堡台村堡台 | 93 |
24 | 堡台村前湾 | 前湾教学点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堡台村前湾 | 25 |
25 | 曹洼乡白崖村 | 白崖小学 | 事业单位 | 曹洼乡白崖村 | 43 |
26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九彩公路站 | 事业单位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10 |
27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九彩乡政府 | 事业单位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25 |
28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九彩中学 | 事业单位 | 九彩乡九彩村上队 | 215 |
29 | 九彩乡马圈村马圈 | 民革中山马圈希望小学 | 事业单位 | 九彩乡马圈村马圈 | 52 |
30 | 李俊乡红星村二百户 | 红星小学 | 事业单位 | 李俊乡红星村二百户 | 90 |
31 | 红羊乡杨明村杨明一队 | 杨明卫生院 | 事业单位 | 红羊乡杨明村杨明一队 | 10 |
32 | 关桥村四队 | 关桥幼儿园 | 事业单位 | 关桥乡关桥村四队 | 34 |
33 | 关桥村八队 | 关桥超限检测站 | 事业单位 | 关桥乡关桥村八队 | 10 |
34 | 罗山村陶堡 | 陶堡小学 | 事业单位 | 关桥乡罗山村陶堡 | 12 |
35 | 堡台村小湾 | 堡台村村委员会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堡台村小湾 | 10 |
36 | 马营村九殿湾 | 马营小学 | 事业单位 | 贾塘乡马营村九殿湾 | 133 |
37 | 田拐村阳洼 | 阳洼小学 | 事业单位 | 史店乡田拐村阳洼 | 53 |
38 | 树台村树台 | 树台九年一贯制学校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树台村树台 | 355 |
39 | 大嘴村大嘴村 | 大嘴村委会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大嘴村大嘴村 | 10 |
40 | 甘城乡乔畔村乔畔 | 乔畔小学 | 事业单位 | 甘城乡乔畔村乔畔 | 72 |
41 | 高崖乡香水村下崖 | 香水小学 | 事业单位 | 高崖乡香水村下崖 | 54 |
42 | 李旺镇韩府村韩府 | 韩府小学 | 事业单位 | 李旺镇韩府村韩府 | 122 |
43 | 七营镇七营村西队 | 七营中学 | 事业单位 | 七营镇七营村西队 | 322 |
44 | 红井村红井 | 红井小学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 | 15 |
45 | 红井村红井 | 35KV变电所 | 企业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 | 5 |
46 | 红井村红井 | 红井卫生所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 | 3 |
47 | 红井村红井 | 红井村部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 | 5 |
48 | 红井村堡洼 | 堡洼小学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红井村堡洼 | 12 |
49 | 红井村堡洼 | 堡洼卫生所 | 事业单位 | 树台乡红井村堡洼 | 3 |
50 | 窑儿村窑儿 | 关庄乡农机站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5 |
51 | 窑儿村窑儿 | 变电管理站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12 |
52 | 窑儿村窑儿 | 银行 | 企业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18 |
53 | 窑儿村窑儿 | 公路管理站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32 |
54 | 窑儿村窑儿 | 关庄乡卫生院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35 |
55 | 窑儿村窑儿 | 农贸市场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25 |
56 | 窑儿村窑儿 | 关庄乡政府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45 |
57 | 窑儿村窑儿 | 学校 | 事业单位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 | 22 |
58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红羊卫生院 | 事业单位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35 |
59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国家电网 | 企业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5 |
60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派出所 | 事业单位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10 |
61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学校 | 事业单位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22 |
62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红羊乡政府 | 事业单位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 | 55 |
44 | 西安镇小河村 | 小河砖厂 | 企业 | 西安镇小河村 | 32 |
45 | 西安镇胡湾村胡湾 | 胡湾小学 | 事业单位 | 西安镇胡湾村胡湾 | 11 |
46 | 西安镇胡湾村陈家湾 | 陈湾沙场 | 企业 | 西安镇胡湾村陈家湾 | 10 |
附件3
海原县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序号 | 时间 (年) | 受灾人数(人) | 受灾面积(亩) | 死亡人数 (人) | 倒房 (间) | 经济损失 (万元) | 时段降雨 (毫米) | 灾害 类型 |
1 | 1976 | 2000 | 42200 | 2 | 79 | 800 |
| 山洪 |
2 | 1984 |
| 350 |
|
| 14 | 120 | 山洪 |
3 | 1985 | 717 | 1000 |
| 47 | 26 | 70 | 山洪 |
4 | 1990 | 3000 | 12828 |
|
| 286 | 70 | 山洪、泥石流 |
5 | 1992 | 2000 | 4000 | 2 |
| 210 | 160 | 山洪 |
6 | 1993 | 5219 | 12053 |
| 3 | 265 | 40 | 山洪 |
7 | 1997 | 2000 | 8510 | 2 | 32 | 180 |
| 山洪 |
8 | 1998 | 11877 | 36319 | 1 | 51 | 1438 |
| 山洪 |
9 | 1999 | 38036 | 95934 | 3 | 103 | 2100 |
| 山洪、冰雹 |
10 | 2002 | 38221 | 98669 |
|
| 1850 |
| 山洪、冰雹 |
11 | 2004 | 12790 | 23728 |
|
| 187.5 |
| 山洪 |
12 | 2005 | 5239 | 17000 |
|
| 172.9 |
| 山洪、冰雹 |
13 | 2006 | 3991 | 57000 | 6 |
| 710.16 | 65 | 山洪 |
14 | 2007 | 39452 | 107300 |
| 4 | 31560 | 52 | 山洪、冰雹 |
15 | 2008 | 58770 | 55200 |
| 12 | 4839.9 | 60 | 山洪、冰雹 |
16 | 2009 | 2550 | 32700 |
|
| 1142.16 |
| 山洪、冰雹 |
17 | 2010年 | 63308 | 400000 |
| 24 | 8216.1 |
| 山洪、冰雹 |
18 | 2011年 |
| 83948 |
|
| 4598.85 |
| 山洪、冰雹 |
19 | 2012年 | 18745 |
|
| 10 | 273 |
| 山洪、冰雹 |
20 | 2013年 |
|
| 3 | 138 | 9716.08 | 120.6 | 山洪、冰雹 |
21 | 2014年 |
|
|
| 19 | 4764.3 |
| 山洪、冰雹 |
22 | 2015年 |
| 1420 |
| 1 | 120 |
| 山洪、冰雹 |
23 | 2016年 | 520 | 1500 |
| 12 |
|
| 山洪、冰雹 |
附件4
海原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 危险区名称 | 唯一标识(请勿更改) | 行政区名称 | 危险区内人口(人) | 总户数(户) | 总房屋数(座) | 描述 |
1 | 关桥乡关桥村四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H0py | 关桥四队 | 257 | 52 | 61 | 位于河道右岸30米 |
2 | 关桥乡关桥村十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H0pz | 关桥十队 | 63 | 12 | 20 | 位于河道左岸28米 |
3 | 关桥乡罗山村舒湾危险区 | 6405222022020001H0pC | 舒湾 | 217 | 44 | 62 | 位于河道左岸68米 |
4 | 关桥乡罗山村陶堡危险区 | 6405222022020001H0pD | 陶堡 | 239 | 51 | 73 | 位于河道右岸47米 |
5 | 关桥乡麻春村东坡危险区 | 6405222022010001H0pE | 东坡 | 500 | 106 | 129 | 位于河道左岸111米 |
6 | 关桥乡麻春村董堡危险区 | 6405222022010001H0pF | 董堡 | 287 | 58 | 74 | 位于河道左岸116米 |
7 | 西安镇胡湾村潘湾危险区 | 6405221032030001H0pG | 潘家湾 | 935 | 185 | 239 | 位于河道左岸164米 |
8 | 西安镇胡湾村胡湾危险区 | 6405221032030001H0pH | 胡湾 | 533 | 108 | 131 | 位于河道左岸124米 |
9 | 西安镇胡湾村胡湾危险区 | 6405221032030001H0pI | 胡湾 | 5 | 2 | 4 | 位于河道左岸28米 |
10 | 关桥乡关桥村八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H0pJ | 关桥八队 | 37 | 8 | 11 | 位于河道左岸57米 |
11 | 西安镇小河村上小河危险区 | 6405221032020001H0pM | 小河村 | 585 | 113 | 137 | 位于河道左岸25米 |
12 | 西安镇园河村园河上队危险区 | 6405221032070001H0pN | 园河上 | 57 | 12 | 18 | 位于河道右岸10米 |
13 | 西安镇园河村园河下队危险区 | 6405221032070001H0pO | 园河下 | 90 | 17 | 33 | 位于河道左岸24米 |
14 | 西安镇西安村北坝危险区 | 6405221032070001H0pP | 北坝 | 54 | 10 | 17 | 位于河道左岸83米 |
15 | 三河镇苋麻村移民安置点危险区 | 6405221042030001H0pQ | 移民安置点 | 181 | 33 | 72 | 位于河道右岸112米 |
16 | 三河镇苋麻移民安置点危险区 | 6405221042030001H0pR | 移民安置点 | 100 | 18 | 26 | 位于河道左岸27米 |
17 | 三河镇苋麻村三队危险区 | 6405221042030001H0pS | 三队 | 64 | 14 | 15 | 位于河道右岸46米 |
18 | 三河镇苋麻村五队危险区 | 6405221042030001H0pU | 五队 | 68 | 15 | 16 | 位于河道右岸83米 |
19 | 三河镇苋麻村四队危险区 | 6405221042030001H0pV | 四队 | 60 | 14 | 16 | 位于河道左岸26米 |
20 | 史店乡田拐村阳洼危险区 | 6405222002050001H0pX | 阳洼 | 58 | 13 | 20 | 位于河道左岸36米 |
21 | 史店乡田拐村李沟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pY | 李沟 | 205 | 40 | 54 | 位于河道左岸57米 |
22 | 史店乡田拐村沙河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pZ | 沙河 | 362 | 66 | 82 | 位于河道左岸97米 |
23 | 史店乡田拐村田河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0 | 田河 | 241 | 44 | 65 | 位于河道右岸151米 |
24 | 史店乡田拐村田堡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1 | 田堡 | 210 | 49 | 61 | 位于河道左岸28米 |
25 | 史店乡田拐村田拐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2 | 田拐 | 104 | 19 | 33 | 位于河道右岸38米 |
26 | 史店乡田拐村田拐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3 | 田拐 | 24 | 8 | 7 | 位于河道左岸29米 |
27 | 史店乡田拐村双涝子危险区 | 6405222002030001H0q4 | 双涝子 | 85 | 20 | 30 | 位于河道右岸257米 |
28 | 史店乡田拐村双涝子危险区 | 6405222002030001H0q5 | 双涝子 | 25 | 5 | 11 | 位于河道左岸94米 |
29 | 树台乡韩庄村响安危险区 | 6405222012080001H0q9 | 响安 | 367 | 65 | 77 | 位于河道左岸346米 |
30 | 树台乡树台村树台危险区 | 6405222012010001H0qa | 树台 | 102 | 19 | 27 | 位于河道左岸248米 |
31 | 树台乡树台村条子沟危险区 | 6405222012010001H0qb | 条子沟 | 304 | 55 | 74 | 位于河道左岸182米 |
32 | 贾塘马营村郑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50001H0qc | 郑湾 | 93 | 22 | 35 | 位于河道左岸69米 |
33 | 贾塘乡马营村九殿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50001H0qe | 九殿湾 | 58 | 16 | 27 | 位于河道左岸159米 |
34 | 贾塘乡马营村秦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50001H0qf | 秦湾 | 157 | 28 | 40 | 位于河道左岸109米 |
35 | 贾塘乡马营村黄湾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g | 黄湾 | 174 | 40 | 57 | 位于河道右岸38米 |
36 | 贾塘乡马营村上堡危险区 | 6405222002040001H0qh | 上堡 | 291 | 57 | 81 | 位于河道左岸26米 |
37 | 贾塘乡双河村中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k | 中湾 | 220 | 45 | 60 | 位于河道左岸59米 |
38 | 贾塘乡双河村南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l | 南湾 | 69 | 15 | 19 | 位于河道左岸102米 |
39 | 贾塘乡双河村西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m | 西湾 | 45 | 14 | 20 | 位于河道左岸101米 |
40 | 贾塘乡双河村南台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n | 南台 | 173 | 34 | 44 | 位于河道左岸163米 |
41 | 贾塘乡双河村西套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o | 西套 | 355 | 70 | 80 | 位于河道左岸139米 |
42 | 贾塘乡双河村西套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p | 西套 | 70 | 16 | 22 | 位于河道右岸43米 |
43 | 贾塘乡双河村深沟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q | 深沟湾 | 298 | 55 | 72 | 位于河道左岸86米 |
44 | 贾塘乡双河村肖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r | 肖湾 | 110 | 24 | 28 | 位于河道左岸95米 |
45 | 贾塘乡双河村肖湾危险区 | 6405222082070001H0qs | 肖湾 | 118 | 24 | 26 | 位于河道左岸38米 |
46 | 贾塘乡堡台村北坪危险区 | 6405222082060001H0qt | 北坪 | 49 | 14 | 19 | 位于河道右岸15米 |
47 | 贾塘乡堡台村小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u | 小湾 | 120 | 16 | 28 | 位于河道右岸102米 |
48 | 贾塘乡堡台村堡台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v | 堡台 | 239 | 35 | 30 | 位于河道左岸38米 |
49 | 贾塘乡堡台村小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x | 小湾 | 22 | 5 | 7 | 位于河道右岸42米 |
50 | 贾塘乡堡台村陈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y | 陈湾 | 104 | 18 | 30 | 位于河道左岸76米 |
51 | 贾塘乡堡台村张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z | 张湾 | 109 | 22 | 28 | 位于河道右岸83米 |
52 | 贾塘乡堡台村前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C | 前湾 | 182 | 26 | 46 | 位于河道左岸131米 |
53 | 贾塘乡堡台村杨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E | 杨湾 | 10 | 3 | 5 | 位于河道右岸133米 |
54 | 贾塘乡堡台村杨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qF | 杨湾 | 50 | 10 | 16 | 位于河道左岸124米 |
55 | 李俊乡红星村三百户危险区 | 6405222112030001H0qG | 三百户 | 149 | 28 | 31 | 位于河道右岸147米 |
56 | 李俊乡联合村海子危险区 | 6405222112040001H0qI | 海子 | 276 | 52 | 59 | 位于河道右岸158米 |
57 | 李俊乡联合村冯沟滩危险区 | 6405222112000001H0qK | 冯沟滩 | 206 | 40 | 43 | 位于河道右岸115米 |
58 | 李俊乡联合村冯沟滩危险区 | 6405222112000001H0qL | 冯沟滩 | 92 | 22 | 26 | 位于河道左岸146米 |
59 | 李俊乡联合村包堡危险区 | 6405222112040001H0qM | 包堡 | 239 | 46 | 51 | 位于河道左岸48米 |
60 | 李俊乡联合村包堡危险区 | 6405222112040001H0qN | 包堡 | 28 | 4 | 6 | 位于河道右岸122米 |
61 | 李俊乡联合村双沟危险区 | 6405222112040001H0qO | 双沟 | 62 | 12 | 7 | 位于河道右岸131米 |
62 | 李俊乡联合村双沟危险区 | 6405222112040001H0qP | 双沟 | 24 | 5 | 12 | 位于河道左岸68米 |
63 | 红羊乡杨明村四队危险区 | 6405222122010001H0qQ | 杨明四队 | 80 | 16 | 18 | 位于河道左岸48米 |
64 | 红羊乡杨明村一队危险区 | 6405222122010001H0qR | 杨明一队 | 105 | 26 | 32 | 位于河道左岸29米 |
65 | 红羊乡红羊村下红羊危险区 | 6405222122090001H0qV | 下红羊 | 252 | 52 | 59 | 位于河道左岸19米 |
66 | 关庄乡高台村胡儿岔危险区 | 6405222132060001H0qW | 胡儿岔 | 160 | 32 | 40 | 位于河道右岸11米 |
67 | 关庄乡高台村胡儿岔危险区 | 6405222132060001H0qX | 胡儿岔 | 85 | 18 | 26 | 位于河道左岸28米 |
68 | 红羊乡安堡村马场危险区 | 6405222122110001H0qY | 马场 | 312 | 55 | 67 | 位于河道右岸21米 |
69 | 李俊乡红星村二百户危险区 | 6405222112030001H0qZ | 二百户 | 417 | 86 | 104 | 位于河道左岸16米 |
70 | 树台乡大嘴村大嘴危险区 | 6405222012000001H0r0 | 大嘴 | 722 | 138 | 163 | 位于河道左岸44米 |
71 | 史店乡田拐村阳洼危险区 | 6405222002050001H0r1 | 阳洼 | 31 | 8 | 11 | 位于河道右岸31米 |
72 | 关桥乡关桥村五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H0r2 | 关桥五队 | 374 | 66 | 86 | 位于河道右岸24米 |
73 | 红羊乡杨明村二队危险区 | 6405222122010001H0r3 | 杨明二队 | 142 | 41 | 50 | 位于河道左岸41米 |
74 | 西安镇小河村123队危险区 | 6405221032020001H0r4 | 小河村 | 559 | 108 | 128 | 位于河道左岸25米 |
75 | 贾塘乡堡台村张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r5 | 张湾 | 113 | 18 | 32 | 位于河道左岸29米 |
76 | 贾塘乡堡台村北坪危险区 | 6405222082060001H0ra | 北坪 | 256 | 50 | 61 | 位于河道左岸53米 |
77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危险区 | 6405222012040001H0rc | 红井村 | 669 | 140 | 175 | 位于河道左岸75米 |
78 | 树台乡红井村红井危险区 | 6405222012040001H0rd | 红井村 | 410 | 82 | 91 | 位于河道左岸19米 |
79 | 树台乡红井村堡洼危险区 | 6405222012040001H0re | 红井村 | 969 | 193 | 232 | 位于河道左岸86米 |
80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危险区 | 6405222122090001H0rh | 红羊村 | 585 | 117 | 125 | 位于河道左岸95米 |
81 | 红羊乡红羊村北河危险区 | 6405222122090001H0rj | 红羊村 | 368 | 90 | 116 | 位于河道左岸38米 |
82 | 曹洼乡曹洼村徐井危险区 | 6405222082000001H0rn | 徐井 | 692 | 135 | 162 | 位于河道右岸15米 |
83 | 曹洼乡曹洼村小园危险区 | 6405222092010001H0ro | 小园 | 725 | 138 | 166 | 位于河道右岸102米 |
84 | 关庄乡窑儿村窑儿危险区 | 6405222132040001H0rr | 窑儿村 | 1535 | 314 | 384 | 位于河道左岸38米 |
85 | 贾塘乡马营村张嘴危险区 | 6405222082050001H0ry | 张嘴 | 114 | 23 | 38 | 位于河道右岸42米 |
86 | 贾塘乡堡台村前湾危险区 | 6405222082100001H0rz | 前湾 | 26 | 9 | 15 | 位于河道左岸76米 |
87 | 关桥乡关桥村关桥二队 | 6405222022070001F001 | 关桥二队 | 29 | 5 | 5 | 位于河道右岸83米 |
88 | 关桥乡关桥村九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F002 | 关桥村 | 23 | 4 | 4 | 位于河道左岸131米 |
89 | 关桥乡关桥村六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F003 | 关桥六队 | 16 | 3 | 3 | 位于河道右岸133米 |
90 | 关桥乡关桥村三队危险区 | 6405222022070001F004 | 关桥三队 | 28 | 5 | 5 | 位于河道左岸124米 |
91 | 关桥乡罗山村罗山危险区 | 6405222022020001F005 | 罗山 | 26 | 4 | 4 | 位于河道右岸147米 |
92 | 关桥乡罗山村西吉滩危险区 | 6405222022020001F006 | 西吉滩 | 29 | 5 | 5 | 位于河道右岸158米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