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40522001/2024-00762 | 文号 | 生成日期 | 2024-11-01 09:01:48 |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海原县政府办 | 责任部门 | 海原县政府办 |
引水上旱塬,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小杂粮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马铃薯喜获丰收。
枸杞烘干、分拣、加工一条龙。
海城镇山门村村民采收红葱。
西安镇小茴香产业助农增收。
肉牛实现出户入园规模化养殖。(本版图片均由海原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以来,海原县聚焦“一主四特”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展高端肉牛主导产业和小杂粮、马铃薯、枸杞、瓜菜特色产业,优品类、提品质、延链条、打品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阔步迈进。
高端肉牛产业行业领跑
“今年采用‘牛王谷’优质肉牛冻精冷配技术,全村98%以上的存栏牛为西门塔尔改良型优质品种。目前,全村已出栏526头牛,收入683.8万元,人均收入3052元。力争全年全村肉牛养殖存栏量达到2000头以上。”近日,海原县李俊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杨百俊说。
以打造“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为目标,海原县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养殖母牛、公司和大户集中育肥、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线上线下品牌营销”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完善的高端肉牛产业“八大体系”,已初步形成种源选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该县采取“小群体、大规模”“家家种草、户户养牛、户繁企育”养殖模式,累计培育养殖示范户1188户、养殖示范村57个、肉牛养殖合作社287家,建成“出户入园”园区10个。全县肉牛养殖场(户)达到2.8万个(户),万头肉牛养殖乡镇达到5个,饲养量突破23.4万头,其中母牛存栏量达9.9万头,海原县向基础母牛大县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海原县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集选育、研发、培训、推广为一体的高端肉牛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牛王谷”,填补了宁夏种公牛站建设方面的空白。该县还建立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养牛重点村村级肉牛冷配改良站(点)全覆盖,每年推广优质肉牛冻精9万支以上,冷配改良牛6.8万头以上,年繁育成活良种犊牛5.5万头以上。
海原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开展长期合作,开展高端肉牛差异化发展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全程提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所需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累计培育肉牛饲养户2.8万户,实现本土养牛人才、养牛规模双提升。
依托肉牛集团等县属龙头企业,该县建成年屠宰肉牛6万头屠宰场1个、肉牛分割中心2处、熟食生产线3条、冷冻(冷藏保鲜)库3个,形成了集屠宰、分割、预制菜、冷链、仓储于一体的高端肉牛精深加工园区,开展牛肉屠宰、分割、排酸、包装等环节的生产加工,实现肉牛产业由“运畜”向“运肉”的转变。
今年,全县肉牛存栏量稳定在15.2万头,牛肉产量达到1万吨。肉牛饲养总量保持在23.4万头,良种化率达到95%。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占经营性收入的37.3%。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2亿元。“通过全产业链集中发力,助力高端肉牛产业实现从行业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海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小杂粮提质增效强品牌
进入秋季,曹洼乡的荞麦、谷子、糜子等多种小杂粮相继进入成熟期。饱满的谷穗压弯了腰,辛勤劳作的群众和错落有致的高山梯田,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的丰收画卷。“今年种了130亩荞麦,按照亩产15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2.5元计算,今年收入四五万元。”村民田进仁说。
曹洼乡主要选取糜谷21号等良种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采取“行政村+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提高小杂粮种植效益。今年,该乡打造苦荞示范基地4个、马铃薯示范基地2个、小红谷示范基地1个、糜子示范基地1个,发展小杂粮种植面积2.43万亩,预计年产值1500余万元。
近年来,海原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适度规模”原则,瞄准绿色、有机、富硒“三大定位”,推进小杂粮产业“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科技服务、社会化服务、加工营销、政策支撑”六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自治区级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建设。
海原县以小杂粮单产提升示范园区建设为主,形成“基地+技术+院所+企业+农户”种植模式,主推小杂粮覆膜精量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谷子黑膜覆盖、膜际种植、膜下滴灌、一次性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重点建设小杂粮产业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5万亩。
“我们建成占地25.8亩的小杂粮加工产业园,日生产量50吨,年生产量1.5万吨,产值达1.5亿元以上,带动群众每年种植红谷、绿豆等小杂粮6000余亩,不断延伸小杂粮深加工产业链。”宁夏锦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进财说,由华润五丰有限公司负责小杂粮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包装销售等,包销全部优质杂粮,打通海原县小杂粮向高端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销售的渠道。
截至目前,海原县重点打造北部海城镇、西安镇,中部贾塘乡、关桥乡、郑旗乡,东部七营镇、李旺镇、三河镇、甘城乡三大小杂粮核心区,今年种植谷子、糜子、荞麦等小杂粮33.2万亩,预计产量3.93万吨,产值1.83亿元。“把小杂粮产业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闯市场、打品牌,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海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土豆“链”出富民产业
“种植马铃薯有农技人员全程指导种植技术,都是机械化作业,省时又省力。今年雨水多,马铃薯长势喜人,预计亩产1600公斤,600亩马铃薯可收入40多万元。”树台乡红井村种植大户李宗说。
近年来,海原县采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全力打造种薯扩繁、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科技支撑、贮藏分选营销、精深加工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健全“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产业链,走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以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今年海原县采购原原种1000万粒,优质种薯原种3000吨,免费发放给种植户。建成原种繁育基地30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2.4万亩,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率在90%以上。在主产区大力推行高垄滴灌、覆膜种植、起垄覆膜播种再覆土、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物联网等技术集成示范,标准化示范基地机械化率达到77%以上。
该县还引进推广马铃薯“四位一体”高起垄、覆膜、点播、施肥及打孔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改变传统人工种植模式,亩产可增收20%以上,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力投入50%,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引进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12号、宁薯19号、晋薯16号、希森6号、沃土5号等,在树台乡、关庄乡、红羊乡、海城镇建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7000亩,不断提升良种推广覆盖率。
“我们拥有马铃薯精淀粉自动化全旋流生产线,连续多年产销率100%以上。”海原县瑞丰马铃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建军介绍,每年带动海原县、固原市和甘肃7000余户农户种植马铃薯6.52万亩。该县每年精淀粉产量2.5万吨,年加工粉条650吨,加工转化鲜薯34万吨。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25.2万亩,预计产量30.24万吨,产值6.65亿元。
枸杞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我们流转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70多亩土地种植枸杞,带动农户种植枸杞200多亩。今年每亩枸杞收益约1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在枸杞基地打工收入30多万元。”宁夏杞缘绿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武孟说。
截至目前,三河镇六窑村已发展枸杞种植面积2080亩,今年为村民带来1000多万元收益,人均增收2000元。“今年投入300万元建起枸杞锁鲜加工生产线,已加工锁鲜枸杞5吨,收入20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葸铎说,等生产线扩容后,可年加工枸杞鲜果40吨,产值可达400万元。
“我们依托先进的种植技术及信息服务,打造枸杞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生产+服务+销售’一站式枸杞经营模式。”四营村党支部书记李秉刚说,全村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300亩,年产枸杞1100吨,预计收入5000万元,占该村人均纯收入的70%。
近年来,海原县着力优化枸杞农户自种自销传统模式,探索建立“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在枸杞选种繁育、田间管理、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全流程发力。在三河镇、七营镇、高崖乡派驻技术服务人员,开展枸杞生产全程无偿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对历年低产的老枸杞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管理,实现枸杞提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
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海原县与对口帮扶的福建省漳浦县合作,在漳浦县设立海原县枸杞等农产品专卖店。让枸杞专业合作社入驻海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依托电商平台优势,让质优价美的枸杞不愁卖,帮助茨农增收。
截至目前,海原县种植枸杞3.16万亩,年产值2.1亿元,带动产区2.3万户9.6万人实现人均年收入2200元。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在枸杞统防统治、烘干、深加工、包装和销售等方面不断延伸增值产业链,助力枸杞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瓜菜产业提质富民增收
“我们采取种植、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培育的西甜瓜口感佳、品质高,已占领杭州叶氏等企业市场份额,助农增收致富。”海原县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晓龙说,已建成400亩核心西甜瓜育苗和示范基地,推广西甜瓜种植1.5万亩。
走进关桥乡,上千座大棚,整齐排列。关桥乡冯湾村返乡创业者周虎创立同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6个村集体入股,搭建252座大棚,打造小番茄种植基地,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得益于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田间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海原县发展12万亩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关桥乡种植露地西瓜、设施甜瓜、蔬菜等4万余亩,海城镇种植小杂粮、马铃薯、小茴香等1.7万余亩,西安镇种植小茴香、蔬菜等6.1万余亩……项目区预估年总产值4.45亿元,新增产值1.97亿元,人均增收3024元。
该县充分发挥瓜菜特色产业优势,以政策培育和项目扶持为依托,加大瓜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着力提升冷凉蔬菜生产能力。推广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引进西甜瓜新品种,在关桥乡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和压砂地退出高效节水西甜瓜生产基地1万亩。培育2家种苗繁育合作社,年繁育瓜菜种苗340万株。今年全县种植西甜瓜5万亩,预计总产量21万吨,总产值达3.2亿元,总收入1.8亿元。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富硒蔬菜生产、生物菌肥利用等技术,建设绿色蔬菜标准园2个,建成标准化冷凉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在西安镇、关桥乡、三河镇等乡镇建成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主推鸡大腿红葱、文图拉西芹、螺丝椒、香妃3号番茄等蔬菜品种。今年全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22.5万吨,总产值5.12亿元,总收入2.82亿元。
海原县将充分挖掘瓜菜生产潜力,积极培育瓜菜企业,加快瓜菜品牌创建和产业链条延伸,做细做实瓜菜产业规划,扩大瓜菜生产规模,做优瓜菜产业品牌和质量,让优新技术成为瓜菜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