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40522020/2022-00003 | 文号 | 海政办发〔2021〕105号 | 生成日期 | 2022-01-15 09:45:00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海原县文广局 | 责任部门 | 海原县文广局 |
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落实。
海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市建设,切实推动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卫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以“花儿之乡 古韵海原”为形象定位,以生态、康养、红色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四区、一廊两带五产品”的空间发展布局,打好6个品牌(生态乡村旅游牌、地震遗址牌、动感体验主题牌、非遗文化特色牌、生态康养度假牌、红色文化牌),全力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1家。
“十四五”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00万元。
二、品牌培育
深入挖掘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响生态乡村旅游牌、地震遗址牌、动感体验主题牌、非遗文化特色牌、生态康养度假牌、红色文化牌等6个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一是打好生态乡村旅游牌。突出发挥好乡镇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为重点,加快天都山景区、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区、西安文旅古镇、红羊七彩梯田观光、郑旗盖牌休闲垂钓、李俊生态观光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康养、体验、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增强景区、景点“吸引物”,完善公共旅游接待设施,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辐射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打好地震遗址牌。以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重点,完善景区入口旅游导视牌设置,开发建设海原大地震为主题的科普体验项目,如VR体验馆、采用3D全息影像技术展示地震发生的情境等,在景区内开展骑马、射箭、徒步等户外体验活动。打造以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地震博物馆等为主线的地震遗址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三是打好动感体验主题牌。依托高山、峡谷、丘陵、沟壑、古堡遗址等地质地貌、遗址,开发登山、攀岩、自行车越野赛、越野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等探险、体验项目。做好海兴开发区自驾游营地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等,带动产业发展。四是打好非遗文化特色牌。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市建设,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大力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以海原花儿艺术、刺绣剪纸为重点,深入挖掘海原丰富的非遗文化项目,积极培育开发形成文化旅游产品,支持编排优秀花儿剧(节)目,开展非遗产品展示、文艺演出、科普活动等进景区,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动力。五是打好生态康养度假牌。依托海兴开发区所在地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紧靠青银高速,经黑海高速西进联通海城镇,是海原县的东大门;北连沙坡头旅游区、南通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清水河旅游廊道一轴串两区,是承南启北的重要地区。距离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等高品级旅游区较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同时,海兴开发区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境内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周边休闲氛围较好,西侧凤凰山、北侧苋麻河、东侧清水河三景环城,更添景致。凭借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汇聚众多旅游资源,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载体,全力打造生态康养度假区,成为国家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辐射带动天都老庄,成为我县重点打造的生态康养旅游节点。六是打好红色文化牌。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弘扬革命红色文化,着力开发关桥红色资源,加快关桥堡会议旧址(抗日红军西北大汇合地)、贺堡红二方面军宿营地的修复建设和展厅建设。对祁家堡红色遗址进行打造,合理规划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红色赋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广大群众、游客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强基础工程,推动产业转型。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丰富产品业态和人文内涵,推动景区旅游向综合目的地转变。
一是实施景区铸魂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天都山、震柳遗址、菜园古村落等景区、景点人文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融合贯穿景区开发、项目建设、产品打造等各环节,加快景区设施、产品升级。继续完善和提升天都山景区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启动4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海原县非遗传承基地布展工程,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将其打造成海原文化旅游接待名片;完善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天都山游客服务中心、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确保游客服务中心正常开放和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是发展文化旅游产品融合。以海原花儿为重点,制定“花儿艺术”年度发展计划,举办花儿艺术培训,创作编排一批“花儿”歌舞品牌剧目,不断提升海原“花儿”艺术知名度,实施文化旅游产品进景区活动,利用天都山游客服务中心、县城非遗基地、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农家乐等场所,开展现场展示、展演,全力打造花儿、刺绣剪纸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创意、旅游演艺等进景区,培育和打造精品景区。(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广局、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实施旅游产品培育工程,推动全产业发展。充分挖掘
本地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一是推进旅游餐饮多元化、品牌化。大力培育海原羊羔肉、荞面、黄米等特色餐饮业,打响品牌,推进旅游餐饮多元化、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是优化住宿结构。加大星级旅游接待饭店支持力度,鼓励提升一批星级饭店、度假宾馆、主题酒店,打造精品农家乐5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三是拓展服务内容。加快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持续提升打造海原小吃一条街、夜市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扩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规模。拓展公共文化旅游服务项目,支持公共文化、体育、博物馆等进行宜游化改造,推动形成设施优良、品牌集聚、业态多样、体验丰富的文化旅游消费服务链,重点完成非遗基地规范化运行、地震博物馆改造、非遗孵化基地展示等项目建设和服务提升工作。(责任单位:财政局、住建局、教体局、地震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市场监管局、文旅集团)
四是优化旅游客运线路。协调客运公司,增加天都山、关桥梨花小镇、菜园古村落、地震人文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责任单位:财政局、发改局、文广局、交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三)实施“旅游+”工程,推动全业态融合。结合海原实
际,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章。
一是“推进文旅+乡村振兴”。广泛开展非遗传承传习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方棋、皮影等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引导县域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发展,在全社会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特色村庄认定,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在全县范围内打造5—10家乡情、村史馆;抓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涵。完成国保单位柳州城址和北嘴城址的本体维修保护项目建设;做好长城文化公园西安至甘盐池段旅游观光道的项目申报和长征文化公园关桥、贺堡、祁家堡址等文旅融合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全县红色文物保护牌及说明牌的立竖工作;实施西安文旅古镇项目建设工程。争取资金打造西安文旅古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菜园历史文化资源,对菜园古村落实施保护,完善震柳人文森林公园服务设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亮点。(责任单位: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是推动“文旅+生态”。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大力实施与农业采摘、观光、体验等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贺堡河梨园风情观光游。争取资金开工建设以贺堡村和方堡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大门、游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休闲区、观景台、绿化亮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海兴开发区生态康养度假区,以及天都老庄南部生态康养旅游节点、自驾游营地,树台、红羊七彩梯田观光带等生态旅游。(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三是推动“文旅+教育”。加快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地震博物馆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促进研学旅行;培育乡村文体活动品牌,助力产业发展。加强对全县群众文体活动的指导服务,积极举办全县农民篮球、羽毛球、广场舞、健身操等各类比赛,以培育全县“农民篮球”赛事品牌为重点的全民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区市各级文体赛事,促进全县乡村文体事业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教体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四)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工程,推动全业态升级。加快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启动县内景点之间道路改造工程,继续加快县城与各景区连接路建设,抓紧规划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游步道、停车场,完善景区道路标识牌、加油站等配套设施,着力抓好沿途生态保护、绿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覆盖重点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客运线路建设,完善天都山、西安文旅古镇、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区等旅游景观道、骑行等服务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是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立智慧旅游运营系统。将天都山景区、震柳人文森林公园纳入智慧旅游系统,形成全系统覆盖、全面调度、全方位服务的智慧旅游系统。(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三是打造推介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旅游吸引力。全力打造集自然风景、丹霞地貌、地震遗迹、远古岩画、石窟遗迹、军事要塞等于一体的2条旅游路线。借助北部沙坡头大景区,重点打造“石峡口水库万亩红柳林—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区—西安州古城—哨马营震柳—天都山景区—菜园古村落—海原县城”旅游线路;借助南部六盘山、须弥山、火石寨景区,重点打造“李俊联合地震堰塞湖—金佛沟石窟—上窑民间军事防御基地—张元元龙山石窟—南华山自然保护区-县城”旅游线路,新建、提升自驾游停车场、休息厅、观景台、导游牌等设施,吸引外地游客来海原旅游观光旅游。(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五)实施特色旅游产业培育工程,推动全季节体验。突出“春赏花”。打造以贺堡河梨园风情区、史店田拐红梅杏花、西安小茴香种植区等为主要目的地的田园赏花基地;突出“夏消暑”。完善县城功能区域划分,通过招商引资将牌路山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绿地公园。完成育苗基地、网红桥(玻璃桥)、农家乐、特色民宿等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打造老城区特色休闲避暑康养基地。突出“秋观叶”。依托南华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红羊、关庄、树台南部乡镇梯田,打造秋季观叶、七彩梯田等旅游产品;突出“冬滑雪”。利用石峡口、马湾、盖牌等水库、水塘及县城周边南华山、西华山等地理气候条件,积极培育冬季冰雪运动等旅游新产品,打造海原全季节体验旅游。(责任单位: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六)实施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工程,推进全媒体营销。以提升海原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繁荣市场为目标,以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推介为抓手,丰富海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品牌。
一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持续深入推进“两晒一促”活动,在网络、电视台、微信平台等主流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等相结合全方位宣传“花儿之乡 古韵海原”的品牌,支持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挖掘传统工艺产品、特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公司作用,设计推出一批文创特色产品。借助闽宁合作漳州帮扶、广交会、西北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文化旅游产品交流平台,支持剪纸刺绣、手工艺品等文化旅游产品的创作及推介活动。(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二是实施旅游商品开发利用。依托关桥香水梨、马营紫皮大蒜、南月牌马铃薯、高崖甜瓜、西安小茴香、小秋杂粮、刺绣剪纸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围绕特色性、经济性、实用性、便携性、精品性原则,深度研发富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旅游纪念品。依托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电商中心,培育旅游产品定点生产经营企业,鼓励开展网络销售,提升海原旅游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七)完善发展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做好规划编制、资源整合、产业促进、形象推介、市场监管等工作。完成海原县全域旅游发展详细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责任单位:文广局、文旅集团)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刺绣剪纸、花儿演艺公司等文化旅游企业作用,加快产品创新、开发,不断提升竞争力。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协作、合作等方式的招商开发工作。加强与山东水发集团、宁夏新文化国际旅行社、港中旅、宁夏旅游投资集团、中卫文旅集团、西北风情旅游联盟等旅游企业的合作,将海原旅游项目纳入中卫旅游、固原旅游、宁夏旅游的线路规划之中,融入西北风情旅游联盟的营销项目之中,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增强对接游客能力。(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广局、文旅集团)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重点结合全县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全域旅游示范县等创建工作,强化全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好“最美乡土艺人”“道德模范”评选等弘扬主旋律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人人是旅游形象、个个是旅游环境”的意识,着力营造文明有序、诚信经营、热情友善、开放包容的人文氛围,大力推进文明旅游。(责任单位:工信商务局、文广局、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四是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明确各级管理服务责任,提高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发挥文艺小分队作用,深入开展“文化大篷车”下基层、送戏下乡、“魅力海原”“宁夏人游宁夏”等惠民活动。打破乡界、村界限制,开展大型精品剧目联合演出进景区等活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责任单位:文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海城街道办、甘盐池种羊场,文旅集团)
四、任务分工
文广局: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发挥业务指导、综合协调作用,策划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宣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政策制定、调度督导等工作。落实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工程,负责编制文化旅游丛书,组织文旅活动,研发文旅产品;负责组织全县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和业务研究;落实文旅产业安全监管职责。
发改局:将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文化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和布局,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自治区统筹建设资金,组织提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计划,积极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审批、核准、备案。
财政局:积极筹措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绩效评价,指导督促资金使用效益。
自然资源局:贯彻执行国家及区市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用地的相关政策,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理用地保障;编制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时,科学优化布局文化旅游用地,及时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从用地规划、土地审批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发展予以支持;协调、组织、指导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相关的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等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服务;完善旅游专线、公路沿线绿化配套项目。协调办理林地报批手续。
生态环境分局:组织拟定和监督实施全县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审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内容。
住建局:贯彻执行国家和区市文化旅游产业中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参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城镇体系规划,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加强城市风貌的研究和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凸显城市特色。
公安局:指导落实全县及景区社会治安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应急管理局:督查指导文旅部门开展景区、商场、娱乐场所等安全检查工作,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中的安全监管。
交通局:组织协调推进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通优化旅游公交,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民政局:规划建设县内域名标识,资助“低保户”等困难群众,通过制作剪纸刺绣、民族手工艺等促进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局:协调做好全县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卫健局:结合全县卫生县城创建,做好与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衔接融合工作。
税务局:认真落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税收扶持政策。结合我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并落实符合我县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税费扶持政策。
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市场检查,对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打击文化旅游市场环境的不法商贩。
工信商务局:组织协调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招商引资指导。
农业农村局:宣传贯彻执行中央和区、市、县有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编报我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支持。
水务局:负责编制水务工作发展规划,指导全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城市供水的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负责协调、指导、实施文化旅游相关的重大水利建设、水资源利用、供排水、防洪、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等项目;做好河道文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工作。
南华山管理处:协调辖区内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做好核心区、试验区外文化旅游景点沿线的绿化配套项目,宣传文化旅游方针、政策、法规,做好景区安全服务保障。协调办理林地报批手续。
地震局:挖掘整理地震文化遗址遗存,争取地震科考和体验类项目。
人社局:负责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和储备。
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挖掘整理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提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议,配合县文化旅游部门完善补充我县旅游景区有关历史文化内容。
文旅集团:负责景区景点的管理运营,打造系列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形成游线品牌,有效整合各主要景区、景点及重要节庆活动,研发、销售文创产品,拉动文化旅游消费。
海城街道办:贯彻宣传文化旅游方针、政策、法规,负责街道(社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制定可行性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及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人才队伍的后备培养。
各乡镇、甘盐池种羊场:统筹本乡镇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挖掘制定本乡镇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协助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辖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推进方案的执行力。成立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四大机关分管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局、财政局、文广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分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工信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应急管理局、南华山管理处、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甘盐池种羊场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政府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落实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措施,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加大和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工信商务局、文广局、住建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要紧密协作,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抓紧政策落实、抓快项目推进、抓好企业服务,为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推动政策、资本、土地、人力等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聚集,不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各乡镇(街道办、种羊场)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和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特色手工艺、农家乐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全县大旅游格局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尽快完成重点景区、景点的国有资产注入,加快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加强与周边景区以及重点旅行社、旅游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共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不断形成更加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旅游导游、住宿、交通、旅行社等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旅游服务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策划、营销管理、专业服务等文化旅游人才,积极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采取委托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